为了避免内涝的产生,减轻内涝的危害,许多城市都进行了改造。以广州为例:去年下半年,广州市水务局首次公开的广州水务白皮书显示,广州2013年中心城区易涝点共44个,其中内涝黑点13个,积水频发点24个。2008年以来,水务部门已完成300多个水浸点改造。预计到2016年,广州城区及建制镇排涝标准将达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

然而,5月初的一场暴雨,让广大市民发现,“24小时暴雨不成灾”依然是没有实现的梦想。无独有偶,包括武汉,南京,上海等多数城市都曾进行防洪排涝改造。可是,年年进行改造却年年屡遭内涝,除了政治上和历史上的原因,防洪排涝思维也应转变。如果传统的方式是人类驯服自然,那么如今应该转变为人类遵循自然。

之前,各地政府为了解决内涝问题大力推进管道系统的改造,投入巨大但效果甚微。因此,遵循自然雨水循环规律的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应运而生,在我国,这个系统被称为海绵城市。意为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13年12月,习近平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而这三个“自然”实际上是强调利用生态的方式加强城市雨水管理能力。海绵城市的首要优点是将雨水“变废为宝”进行收集利用。新加坡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211m3,占世界倒数第二位,该国利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收集雨水回收利用,对自来水的依赖减少了40%。

反观国内许多城市,因水资源缺乏而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量急剧减少,结果是城市地下空间出现大量空洞,地面沉降,危害城市居民生活。海绵城市强调雨水下渗和雨水回用,有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同时增强了对地下水的补给并减少地下水的需求,保证安全的地下水位,减少地面沉降的风险。由于海绵城市将雨水进行下渗和收集,减少了城市对市政管网的依赖,从而能减少管道铺装投入。以美国波特兰为例,以替换管道升级传统排水系统将耗费$250万,而实施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仅$200万,大大减少管网投入。因此,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确实是您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