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雨水收集池的设置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理性。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考虑因素:
一、场地条件

1、地形与地质:需要了解场地的地形地貌,包括坡度、高程等,以便合理布置收集池的位置和排水路径。同时,地质条件也是关键因素,需考虑土壤的稳定性、地下水位等因素,避免在地质不稳定或地下水位高的区域设置收集池。
2、空间布局:根据场地的大小和布局,合理规划收集池的位置和大小,确保不影响其他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二、雨水收集量

1、降雨数据:收集当地的历史降雨数据,包括降雨量、降雨频率等,以便准确估算初期雨水的收集量。
2、收集面积:明确初期雨水收集池所覆盖的收集面积,这通常根据企业的物料储罐区、风险物质装卸区等可能受污染区块的面积来确定。
3、容量设计:根据降雨数据和收集面积,计算并确定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容量。一般来说,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容量应满足一定时间内降雨的储存需求,例如按照10mm的降雨深度进行收集。

三、雨水处理方式

1、污染程度:初期雨水通常污染较重,含有较多的悬浮物、溶解性污染物等。因此,在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时,需要考虑如何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有效处理,以满足后续利用或排放的要求。
2、处理工艺:根据雨水的污染程度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常见的处理工艺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同时,需要配备相应的处理设备和设施,如沉淀池、过滤器、消毒装置等。

四、雨水利用方式

1、用途明确:明确初期雨水收集后的利用方式,如用于灌溉、冲洗、景观等。不同的利用方式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用途来确定处理工艺和收集池的设计标准。
2、经济效益:考虑初期雨水收集和利用的经济效益,包括建设成本、运行成本以及可能带来的节水效益和环保效益等。

五、安全与环保

1、安全性:确保初期雨水收集池的结构安全、稳定,防止因地质变化、雨水冲刷等原因导致的坍塌或泄漏等事故。
2、环保性: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雨水收集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如设置防漏层、安装废气处理装置等。同时,收集池的设计应满足环保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六、法律法规与标准

1、遵守法规:在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时,需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收集和处理过程合法合规。
2、参考标准:可以参考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来确定收集池的设计参数和运行要求等。例如,《2021浙江省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省级第三方评估技术规程》等文件对初期雨水收集池的设置和使用提出了具体要求。

综上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场地条件、雨水收集量、雨水处理方式、雨水利用方式、安全与环保以及法律法规与标准等多个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确保初期雨水收集池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水资源的节约和环保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