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容积计算通常涉及多个关键参数,包括设计降雨量、汇水面积、径流系数以及可能存在的弃流量。以下是清晰的计算步骤和参考数值:
一、确定基本参数

1、设计降雨量(R):
        这是一个基于当地气象数据和降雨历史确定的数值,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
        例如,可以假设设计降雨量为50mm。
2、汇水面积(A):
        这是需要收集雨水的地面区域的面积,以平方米(m²)为单位。
        例如,可以假设汇水面积为100m²。
3、径流系数(C):
        径流系数取决于地面的类型,如混凝土、沥青、草地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面,径流系数有所不同。例如,混凝土路面的径流系数通常取0.95,草地的径流系数取0.2-0.4,沥青路面的径流系数取0.8-0.9。
        假设汇水区域全部为混凝土路面,则径流系数C为0.95。
4、弃流量:
        这部分雨水可能包含较高的污染物浓度,通常会被排除在收集之外。
        弃流量通常基于降雨量的前一部分(如3~5mm)计算。
        在此例中,我们暂不考虑弃流量,仅计算总收集量。

二、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雨水收集池容积(V)的计算公式为:

V = R × A × C

其中:

    V为收集池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³)。
    R为设计降雨量,单位为毫米(mm)。
    A为汇水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C为径流系数,无量纲。

三、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将上述参数值代入公式:

V = 50mm × 100m² × 0.95
= 50 × 0.01m × 100m² × 0.95
= 47.5m³

因此,所需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容积为47.5立方米。
四、注意事项

1、降雨数据的准确性:确保使用的降雨数据准确可靠,以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
2、地面类型的考虑:径流系数受地面类型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径流系数。
3、弃流量的合理确定: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需求,确定需要排除的初期雨水量。
4、收集池的维护:定期对雨水收集池进行维护和清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